盖脱林双色遮瑕膏 http://www.kingbaby.com.cn/gushi/12834.html 《大宋宫词》于昨日落下帷幕,刘娥的故事跟我们说再见了。 《大宋宫词》并未遵循古装传奇中的司空见惯的男性视角,而是尝试用女性视角来诠释有历史原型的故事。更何况这是一部在开播前、筹备之初就万众期待的剧集,《大宋宫词》注定要承受观众更严格的审视。 李少红导演在采访中说,“在宋史里从没有像评价刘娥那样去评价一位女性,你很难见到男性书写的历史里,对一个执掌权力的女人的认可。”正是基于这样的创作初衷,《大宋宫词》从女性视角出发,不预设标签、不刻意营造善恶冲突,用更为细腻和新颖的方式去解构刘娥传奇故事背后的故事和情感。 在舆情官看来,《大宋宫词》此次在影视文学创作上的大胆尝试,值得肯定,且颇有行业启发意义。 一、“历久弥新”,传奇女性新解 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放在一些传奇女性身上尤甚。史评刘娥“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但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刘娥经常被演绎成为一个并不算正面的形象。 对刘娥的争议不仅仅是因为一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是因为刘娥垂帘听政十余载,是一个非常接近权力巅峰的女人。足够传奇的故事背后,解读空间巨大,但许多作品对刘娥的解读往往是从外界视角,寥寥几笔便划定了刘娥的“善”与“恶”。 男权时代,对于觊觎权势的女性似乎是带有天然敌意的,甚至极有可能是被“污名化”的。蜀地孤女如何成为一代贤后?《大宋宫词》选择重塑刘娥这一形象,勾勒出传奇女性成长的剪影,为那段传奇的历史故事寻找到了全新的解释。 剧中,刘娥与带兵出征的襄王元侃于烽火中相知相爱,后被元侃带入皇城之中。赵恒最为父亲看重,颇具能力谋略,是最佳的储君人选。他重情重义,心怀天下,无论是澶渊之盟为百姓安居选择签订和约,还是“狸猫换太子”时愿将农妇之子当作皇子,都足见其胸怀之宽广。如他所言,“天下子民便是我大宋的子民,只要他能堪大任,社稷江山,交付他手中,朕无憾,亦无罪。” 用现在的话说,赵恒是一个心系天下又达观柔和的人。 刘娥亦是一个颇有见识与胆识的女子,她识大体,顾大局,且身怀点茶、蜀绣多项技能,面对危机不慌不乱机智应对。也这基于此,她和赵恒心心相惜,“大宋合伙人”二人皆为良善聪敏之人,比如,赵恒一直以来都非常看重刘娥的想法,与大辽使节的会面安排、贡品出问题后应对耶律留守的发难等等,均会询问刘娥的意见;赵恒因病昏迷之后,刘娥紧急代阅奏章,赵恒得知后也对其十分安心信任。 赵恒继位后忧心国事,刘娥为顾全大局,将唯一的儿子赵吉送去大辽做“质子”,不料与之交换的大辽质子耶律康却被劫死亡,大宋大辽的战争一触即发。刘娥又主动提出携耶律康的棺椁前往大辽交换吉儿,既是为了救回吉儿,也是为了避免战争。 《大宋宫词》对赵恒刘娥二人互相牵挂、为彼此分忧的情节多有着墨,刘娥的才干逐步显现,这也为刘娥的一步步成长提供了前情解释。 从蜀地孤女到一步步成为“大宋合伙人”,刘娥的成长路径清晰地出现在观众面前。也正是因为剧情的种种铺垫,才能使观众与之共情。 后期,她因不争权才未背负吕武那样的恶名,这样的评判标准,本身也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与不公。此观念先行,将一个在错综复杂的境况下的女性简单化、图谱化,又是另一种不公。 《大宋宫词》便是要撇去这种不公,不带任何标签地去重新审视和评价这位传奇女性。所谓女性视角,便是女性可以自由地从事自己的事业、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必被“女性应当怎样”、“女性不应如何”的陈规束缚。当今时代,世人对武后、吕后之举的评价其实与以往已经有所不同,至少大家已认识到,夺权与否并不是判断其善恶的标准,因“不争权”将刘娥冠以“女德”之称,甚至为她戴上了“圣母”帽子,未免过于褊狭。 《大宋宫词》自觉地选择充当先锋,用客观中立的视角来呈现刘娥的故事,希冀以此给观众一个全新的观察管道,用新时代的眼光去解读传奇女性,得到新解之余,或许还能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同感和完成自我建构。 二、精彩人物群像,剧情渐入佳境 在播出期间,#大宋宫词群像#这个关键词曾登上微博热搜榜单,围绕着《大宋宫词》人物关系的讨论层出不穷。当下观众追剧,不仅要求主角出彩,对群像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丰满的主角和优秀的群像,对剧集制作提出来很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非常扎实的剧本,另一方面也需要导演有非常强的叙事能力。而这两点,《大宋宫词》都做到了。 以往的古装剧,女性类型单一固化,缺乏自主性,人物刻画扁平化,人物行为常囿于宫斗宅斗,以致于观众沉溺于升级打怪的爽剧范式。《大宋宫词》由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多重建构,走出了男性凝视的困境,对长期生活在传统父权文化结构中的女性进行了新的探索。 比如,出身名门的郭清漪,很容易因为与“主角”敌对而被负面化。然而,在刘娥的视角下,郭清漪也只是一个受到丈夫尊重却不被爱的可怜女人,是和她一样经历了丧子之痛的母亲,她从未做过错事,但命运却不曾善待她。 在郭皇后下线的那一集,她把后位指定托付给了刘娥,而刘娥也深深愧疚于没能救回她的孩子,这是女性对女性的共情与怜惜。 皇权之下,无论是名门淑女还是蜀地民女,其实都面临着共同的命运悲剧。与他二人有着相同命运的女性,还有许多:潘妃潘玉姝,一生身不由己,只是家族的一颗棋子,没有自我可言;李婉儿本一心跟随刘娥,后期爱上皇帝后却阴差阳错地沦为皇位的牺牲品,冷宫中孤苦一生。 《大宋宫词》更重要的或是,能让更多观众了解古代女性的真实现状,对今后电视剧的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建构起到推动作用,而其女性主义的表达语言或对于以后电视剧的创作有一定的创新导向性。 女性视角的柔情不仅体现在后宫之中,在大宋与大辽的交流中也多有体现。原型故事中其实刘娥与萧太后并不相识,但剧中巧妙了设计两位传奇女性的对话。 大宋与大辽的质子交换,实际上也是两位女性以至亲交换来促成和平,但两位质子的悲惨结局,让刘娥和萧太后都倍感痛心。战争是残酷的,但萧太后和刘娥之间却以“母亲的对话”(如刘娥千里送上耶律康的孔明灯)传递出了一份柔情,更加强烈的传递出了一种“反战”思想,也让人看到了铁血手腕的萧太后,不过是一位思念孙儿的祖母。 除了女性角色,朝堂戏也是本剧的亮点之一,每位大臣的个性都鲜明立体:王钦若虽然胆小谄媚、狡猾机敏,官场中游刃有余,但却是忠贞爱国之人;丁谓博学多识,以书生身份却能显武将之能,也因此性格狂妄,野心勃勃;寇准身为一代名臣,前有为了让赵恒御驾亲征兵发澶州多次死谏,后不惜得罪赵恒阻拦多次刘娥参与政事,满腔赤诚足见文人精神...... 其中寇准与刘娥的关系也十分有意思,在剧中其实能发现,寇准与刘娥在颇多国事上其实想法是一致的,但因寇准深忧其成为下一个武后,对其多加阻拦。刘娥知寇准是忧心国家的贤臣,在寇准被贬时也大度为他向赵恒进言劝阻。 后来刘娥与寇准吐露心声的谈话,真正体现了一代贤后与一代名臣的共通之处,两人所为皆为先帝、皆为大宋,正如寇准所言,刘娥若为男儿之身,必将为宰为相,成就一番事业。两人看似身处对立面,实则互相欣赏。 纵观全剧可以发现,在《大宋宫词》中,没有所谓的“工具人”,去脸谱化的角色身上,戏份不一定多,但细节却很充沛,并且有着完整的人物线。在独特的女性视角下,越是细细发掘品味,越能感受到其精彩之处。 三、宏大细致,展开精美大宋画卷 “设计皆为剧情服务,剧情皆有细节铺垫”,这理应是一部精良剧集的重要考核标准。《大宋宫词》深谙此道,在场景、服化道的设计上,力求还原大宋文化与风土人情,并做到了剧情环环相扣。换句话说,本剧的镜头语言可谓发挥到了极致。 依傍传统文化与剧情的深度融合,《大宋宫词》让观众“全感”进入作品,不管是镜头调度、细节设计,都是为了推动剧情服务,而非为了复原而复原。 如刘娥的点茶技艺,蜀绣技巧都让人印象深刻。身为民女的刘娥都能掌握点茶技术,这也侧面反映了宋朝茶文化的鼎盛。炙茶、碎茶、碾茶、罗茶、入盏、注汤、击拂、置托,每一道工序都有讲究,整个过程看似繁琐,却极具观赏性,带领着观众领略古代女子日常生活中吉光片羽的斑斓色彩。 除了生活之外,一些细节也可以管窥当时流行风尚,比如,蜀绣的鼎盛时期正是大宋,彼时蜀绣技法“穷工极巧”独步天下。社会风尚,街巷市井,穿衣吃饭,婚丧嫁娶,《大宋宫词》构建了一副完整的古代生活图景,观众得以欣赏大宋雅致之美。 有网友评价说,《大宋宫词》许多镜头都在cos古画。 的确,李少红导演在拍摄秦王赵廷美的现状时,联想到了韩熙载当年的境况,于是她将秦王在在家里宴请宾客的场面,按《韩熙载夜宴图》复刻还原,剧中人物仿佛如画中走出一般,瞬间便让观众感受到了赵廷美为避皇帝猜忌,故意饮酒弄妾、长夜欢饮,以图自保的无奈之心。 而在大辽使节耶律留守去拜祭百祖轩辕帝时,天降祥瑞,仙鹤一只又一只排成队伍盘旋在城门之上,这场景不仅让剧中人啧啧称奇,也惊艳了屏幕前的观众。这个场景,是李少红导演仿宋徽宗赵佶的《瑞鹤图》所设计,鹤群盘旋于宫殿之上,如云似雾、姿态百变、各具特色,不仅具神性的光辉与君主的华贵,也有仙音袅袅、高雅灵动之感。 (原画) (剧照) 而仙鹤所盘旋的这座宫殿,正是剧组耗费巨资搭建的国内首个北宋皇宫——大庆殿。 “以景融剧”,所有的场景、设计皆有巧思。如在宋太宗约见秦王时,许多观众在弹幕上评价,侍女们跳的那段舞看起来很新奇。其实这种舞蹈形式叫做“傩舞”,又称鬼戏,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这里安排傩舞的意图显而易见,两人对坐,一段舞蹈就足以渲染当时暗流涌动的气氛,也是在暗示两人此刻紧张的关系。 在寇准冒死劝谏皇帝赵恒北上亲征时,他独自跪在御书房外,走廊左右对称的画面,晦暗的色调,空旷而悲伤,更体现了寇准在此情景下的艰辛与不易。 在长久以来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文化中,男性所占有的优势统治地位使他们拥有社会资源和权力,是女性话语权的缺失,某种意义上也导致了女性角色的单一化,何为贤?何为恶?思维定式也造成了创作思维的单极化,创作内容的局限性。 在舆情官看来,《大宋宫词》最重大的意义或许是创作方向引领和形式创新。第一、它抛砖引玉,引导之后的影视创作者抛弃思维上的惰性,拓展创作角度,即便是同一个故事,不同解读也会有不同的文本意义和时代意义;第二,剧中的文化细节不止于服化道,而是将文化传承融入故事情节和剧集细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展现大宋风华。 某种程度上,《大宋宫词》称得上是一部“弥新剧”,以全新的角度解读了传奇故事,为传统故事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以正确的史观引导观众,古老的故事也得以历久弥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7767.html |